管理培訓
管理培訓_*_ |信匯中正領導力

經濟管理書籍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導讀

當前位置:
經濟管理書籍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導讀

經濟管理書籍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的出版,顛覆了許多人們不言自明的定論,還原了歷史背后不為人知的真相,因此它注定會成為一部革命之作。

一如書名,貨幣不是平常物。它是一種商品,是一種流通物,它是社會中每一個行業(yè)、每一個機構、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東西。對貨幣發(fā)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中的最高形式。如果說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,只是造成市場稀缺以實現(xiàn)超級利潤;那么,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(fā)行,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。這就是數(shù)百年,為什么國際銀行家要絞盡腦汁、處心積慮、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取壟斷一國貨幣發(fā)行權的原因。當然,他們的欲望不限于此,他們真正要的是壟斷全世界的貨幣發(fā)行權。而這將會意味著什么?

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像極了一部盛世危言。通過閱讀,我們將震驚地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我們看到、聽到的都不是真的,真相的確只有一個,但恰恰不是我們知道的那個。譬如,誰是世界首富?如果你說是比爾?蓋茨,而且為了加強你的結論,你會補充說蓋茨的身價已有500億美元,住宅更是到了無法想像的豪華。倘若你信以為真,不好意思,你被誤導了。因為在人們耳熟能詳?shù)乃^富豪排行榜上,你根本找不到“大道無形”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,因為他們牢牢地控制著西方主流媒體。又如,對于美國南北戰(zhàn)爭的起因,多數(shù)人都圍繞戰(zhàn)爭的道義展開,認為是由于廢除奴隸制引起的。但真相是國際金融勢力為分裂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而玩弄“分而制之”的策略。他們利用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經濟利益沖突,并不斷地強化、突出和引爆這一原本并非熱門的話題,然后再積極奔走各方利益集團,暗中支持雙方開戰(zhàn)。只要戰(zhàn)爭開打,他們就大發(fā)戰(zhàn)爭橫財。在策劃戰(zhàn)爭的過程中,他們的慣用手法是兩面下注,無論誰勝誰負,巨額的戰(zhàn)爭開支將導致政府債務累累,而這正是銀行家們最豐富的美餐(通過借貸的方式)。再如,美國史上總共有七位總統(tǒng)被行刺,多為國會議員喪命,而每當行刺事件發(fā)生,美國就會有一項新的金融政策誕生。特別像刺殺肯尼迪總統(tǒng)這一事件,在事件發(fā)生后的短短三年中,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,其中6人被槍殺,3人死于車禍,2人自殺,1人被割喉,1人被擰斷了脖子,5人“自然”死亡。與此同時,美國政府正式喪失了僅剩的“白銀美元”的發(fā)行權。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,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(國債)抵押給私有的美聯(lián)儲,由美聯(lián)儲來發(fā)行“美聯(lián)儲券”,后者就是人們所說的“美元”。這一切究竟是時間巧合,還是早有預謀,波譎云詭的政治風波與經濟危機,誰又在翻云覆雨……

當年,年僅33歲就完成萬古流芳的美國《獨立宣言》的作者,也是美國第三屆總統(tǒng)的托馬斯?杰斐遜對金融控制的危害性早有清醒的認識。他說:“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(fā)行,那么這些銀行將先是通過通貨膨脹,然后是通貨緊縮,來剝奪人民的財產,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,他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和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土地?!币徽Z成讖,杰斐遜那句“銀行機構對我們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”的警告是富有洞見的。后來事實也不斷證明,隨著世界金融的進一步開放,“金本位”體系的分崩離析,貨幣在具備“流通性”的同時也愈發(fā)具備了“侵略性”。在這個意義上,金融開放的本質實質上是一場“貨幣戰(zhàn)爭”。任何一個國家,缺乏這場戰(zhàn)爭的意識和準備,它的風險甚至要遠遠大于國際軍備競賽。因為軍備競賽無非就是造成國際關系緊張,哪怕最終引起軍事戰(zhàn)爭,摧毀的最多也就是建筑設施、人命安全,以中國的疆域之廣,常規(guī)戰(zhàn)爭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造成中國經濟命脈的徹底損傷。但由貨幣引起的金融戰(zhàn)爭卻大不一樣。它具有隱蔽性、殘酷性和連鎖性,它無戰(zhàn)例可參考、也無實戰(zhàn)演練的機會。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秩序遭到金融戰(zhàn)打擊,會迅即造成國內局勢動蕩,且不論“攘外”,光一個“內亂”就足以在很短時間內打垮一個國家。

對此,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講述了很多關于歐美銀行壟斷家族影響世界近代史演變的故事,但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。像蘇聯(lián)的解體、盧布的貶值、亞洲金融風暴、“四小龍”們偃旗息鼓,日本經濟仿佛被灌了迷湯從此一蹶不振。受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的觀點影響,我們禁不住要猜想:這一切難道只是偶然或巧合?如果不是,誰是幕后發(fā)力的真正推手?誰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算計的目標?最近幾個月來,前蘇聯(lián)的特工和能源大亨、歐洲的銀行家、日本財務大臣接二連三死亡(或被殺,或自殺),這是否又是一個信號,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陰謀即將登場?

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它很真實,真實到了殘酷、冰冷、可怕。里面有很多狼子野心之人,也有很多貪得無厭之輩。他們懂得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交易規(guī)則,去架空一個國家的貨幣發(fā)行體系,造成其內部混亂、人心惶惶,然后渾水摸魚卷走一國人民辛苦創(chuàng)造的財富。同時,他們會通過金錢與權力的交易、金錢與金錢的交易、金錢與名譽的交易、金錢與學術的交易,來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“超級特殊利益集團”或“強強聯(lián)合”的局面,把持輿論、操縱民意,甚至干預立法。他們的“愿望”是,通過投資來控制一個國家的電信、石油、交通、航天、軍工等國有壟斷行業(yè),從而完全控制一個國家的核心產業(yè)、經濟命脈。對,沒錯,他們這么做是為了錢,而代價卻將是廣大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。如今,中國金融市場大門已逐漸開放,但它脆弱的防御能力不得不令人擔憂。特別是國外媒體不約而同地贊揚中國,認為“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”的時候,我們越要警惕,這是否是一種“捧殺”陰謀的開始?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《貨幣戰(zhàn)爭》告誡我們“死于安樂,生于憂患”的道理——這個世界不太平,一場不見硝煙的戰(zhàn)爭早已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