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給在職MBA喝彩三聲!我必須承認,這可能不是那種你每天都能聽到的話。但是,為什么全日制MBA能收到所有的贊譽,而在職課程卻只能面對相當尷尬的沉默,即便兩類畢業(yè)生拿到的學位通常都是一樣的?
在一家提倡全日制學位的雜志上寫這件事似乎有些奇怪,但我認為,這個問題值得討論。為什么在職MBA一直是MBA界的“灰姑娘”?這種狀況能改變嗎?應該改變嗎?
我突然覺得確實有必要說一下這個問題。過去10年中大家學到的經(jīng)驗是,MBA市場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彈性;應該更好地利用科技;應該更讓人們負擔得起;應該確保學員在課程結束時能獲得一份工作。此外還有一點是,傳統(tǒng)MBA課程的女學生太少了,有證據(jù)表明在職MBA也許有助于平衡男女比例。
不過,最終令我確信在職MBA應該被重新審視的一點是,多年前我聽哈佛商學院(Harvard Business School)前院長金?克拉克(Kim Clark)說過的一句評價。哈佛商學院的MBA課程在英國《金融時報》2014年的全球MBA排行榜上名列第一。克拉克說,學生拒絕進入哈佛商學院不是因為要去其他商學院,而是因為他們不愿失去工作中的絕佳機會。
隨著全球各地經(jīng)濟復蘇,企業(yè)出高價留住人才,這顯然會成為一個更棘手的問題。他們甚至可能會為了留住人才,為讀在職MBA的員工提供資金支持。
當然,這種想法并不新鮮。位于北卡羅萊納州的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(Fuqua School of Business)在十幾年前就推出了跨洲MBA課程,時任院長雷克斯?亞當斯(Rex Adams)把針對近三十歲經(jīng)理人的在職學位形容為“切中了他們的脈搏”。
為了迎合這個市場,商學院還推出了其他一些非常成功的在職課程,它們通常被稱為“行政工商管理碩士(EMBA)”。例如,在ESE商學院(Iese Business School)攻讀“馬德里EMBA”課程的學員的平均年齡為31歲,與那些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全日制MBA學生的年齡差不多。而且,無論說起哪所商學院,從法國到澳大利亞,在職MBA與EMBA項目都在迅速發(fā)展,而全日制學位則陷入困境。
當然,最大的問題之一是,有些最負盛名的商學院——哈佛和斯坦福最為明顯——只開設兩年制的全日制MBA。但是,并非只有這兩家美國學校是大牌學校。如果你去中國,名聲最大的兩所學校是清華和北大,而在這兩所學校攻讀MBA的學生大多都是在職,這在中國很普遍。
那么為什么在職學位如此不受重視呢?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。第一,在職學位往往是本地課程,在晚上授課。但是這些課程為什么不能像頂尖的EMBA課程一樣,分單元、分地點開課呢?完全沒有理由。富卡商學院已經(jīng)證明了這一點。
事實上,我可以想象出幾個富有進取精神的商學院聯(lián)手推出雙城、甚至跨國學位。為什么在職MBA不能在芝加哥和紐約輪流進行周末授課呢?或者在巴黎和倫敦開課呢?
第二個原因和品牌有關。MBA具有巨大的影響力,這可以說是因為它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學位品牌。但是,在過去幾年間,EMBA本身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溢價品牌,這主要得益于商學院推廣這一品牌的方式。
倫敦商學院(London Business School)、西班牙IE商學院、美國西北大學(Northwestern University)凱洛格管理學院(Kellogg)等機構,如今正在嘗試運用與管理碩士(MiM)相同的營銷手段。那么在職MBA為何不可呢?
顯然,名字也是個問題——在職MBA需要重新命名。AMBA(阿爾法MBA)或許可以,或者MBA-HF(精英專屬MBA)也不錯??晒┻x擇的名字數(shù)之不盡。
當然,接下來還有一個確保溢價和提高品牌認知的殺手锏,一個在EMBA市場行之有效的高招:提高價格。